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中纪委发文:严厉惩治医药腐败

2021-05-11 14:241010
中纪委释出严厉惩治医疗腐败信号
 
近日,中纪委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合力纠治医疗腐败顽疾》一文指出,近期,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相继通报了一批医疗领域腐败典型案例,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斩断行贿者和受贿者利益链条,释放出严厉惩治医疗领域腐败问题的鲜明信号。
 
文章指出,医疗领域腐败,涉及药品耗材、医保资金等方方面面,由此带来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问题,不仅破坏了行业风气,而且加重了患者就医负担。
 
此外,一些药品器械企业和医药代表为利所诱无所不用其极,行贿手段花样翻新,值得高度警惕。
 
据了解,十九届中央纪委全会多次就查处医疗腐败问题作出部署,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整治医疗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2021年1月25日,《人民日报》第01版刊登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明确,在中纪委部署2021年的任务中包括: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持续纠治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中纪委在此前发布的文章《列入“黑名单”,让行贿者寸步难行》中也指出,严肃查处医疗领域腐败问题,斩断行贿者和受贿者利益链条,是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具体实践。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探索推行行贿人“黑名单”制度,严肃查处多次行贿、巨额行贿行为。
 
一方面是中纪委2021年的工作任务明确将加大纠治医疗、药品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一方面是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压缩行贿空间,受贿行贿一起查,都提出了加大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整治力度的诉求。
 
中纪委在上述文章中指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根据行业特点对症下药,及时发现、严肃查处在医药产品、设备、耗材采购中索贿受贿以及收受红包、吃回扣等违纪违法行为,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纠治医疗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
 
如,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医疗领域行贿受贿问题,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今年先后依法留置医疗领域3批12名涉嫌行贿的人员;广西发布医疗反腐新规,医生收回扣2000元即可处分并暂停执业……
 
新一轮纠风开始,多部门合力严打医药腐败
 
4月27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印发2021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宣布,新一轮纠正医药领域购销不正之风工作开始。
 
根据《2021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点任务分工表》,一直到12月底前,多部门将分工协作开展纠风工作。
 
据赛柏蓝梳理,“2021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的主要要点有:开展回扣问题专项排查检查、持续整治收受“红包”等乱象、打击商业贿赂等行为。
 
开展回扣问题专项排查检查
 
以医疗机构负责人、重点科室负责人和涉及药品、器械、耗材、试剂、设备、基建等科室岗位负责人作为回扣治理重点,在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等方面,充分运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大数据监管、集采中选产品使用,开展回扣问题专项排查检查,对于查实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从严处理。相关企业给付回扣、捆绑推销药品耗材等商业贿赂违法线索,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持续整治收受“红包”等乱象
 
巩固专项治理成效,完善回访制度、畅通举报途径、加强线索查办,纠治收受“红包”、术中加项、“持刀加价”、小病大治、重复检查、捆绑推销药品耗材、将普通食品冒充特医食品推荐给患者、医疗机构内宣传和销售母乳代用品等行为,及时清除影响群众就医获得感的行风问题。
 
除红包、回扣外,商业贿赂、医商勾结、虚开发票、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均在本轮的纠风工作范围内。
 
更早之前,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涉及医药商业贿赂等7种失信行为的医药企业将被纳入失信“黑名单”。
 
国家医保局表示药企参加或委托参加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挂网采购、备案采购须提交守信承诺。对于未提交书面承诺的,自6月1日起,其已中标或挂网的医药产品,如有其他企业保障供应或有替代品满足临床需要的,应予撤网。
 
在医药招采信用评价制度之下,药企出现医药商业贿赂、实施垄断行为、价格和涉税违法、恶意违反合同约定、扰乱集中采购秩序等行为,均会被视为失信行为,并进行相应的记分,失信严重的药企将面临被拒绝交易,并踢出公共采购市场。
 
不容忽视的是,在医药招采信用评价制度之下,已经出现药企因商业贿赂被浙江省暂停挂网采购的案例。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医保局还签署了《关于开展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案件信息交流共享的合作备忘录》,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持续深化治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协同合作。
 
2020年12月1日正式落地的医药代表备案制度也意在将医药代表的院内推广行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绑定,用备案的方式倒逼上市许可持有人承担对于医药代表推广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并明确医药代表不得承担销售任务。
 
至于国家组织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的常态化,一方面是医保控费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也通过压缩药品、耗材的价格水分,挤出了企业带金销售的空间。
 
可以说,在新一轮的纠风和严查之下,医药腐败、带金销售、医药回扣等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中国已有45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覆盖26种罕见病
  据中国官媒11月3日报道,2022年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对罕见病用药开通单独申报渠道,支持其优先进入医保药品目录。截至目前,已有45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覆盖26种罕见病。中国罕见病

0评论2022-11-10240

摆脱红海厮杀 原料药企业转身CDMO
原料药(API),通常指化学原料药,是化学药物制剂中的有效成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随着政策端对原料药企业的环保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低端产能持续出清,原料药行业集中度提升,优质原料药企

0评论2022-11-10228

诺和诺德上海与上药控股签约 合作将再获突破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诺和诺德(上海)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和诺德上海”)与上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控股”)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上药控股将通过创新医药第三方物流服务,为诺和诺德上

0评论2022-11-10246

青海60种药品平均降价近五成 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记者8日晚从青海省医保局获悉,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在青海省落地执行,60种药品平均降价近五成。据介绍,此次集采涵盖60种药品,平均降价48%,涉及31个治疗类别,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抗感染、消

0评论2022-11-10556

跨国医疗企业借进博平台快速“融入”中国
正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进博会上,波士顿科学“本土化战略”的两项成果首度亮相,包括一款“进口展品转国产”的商品“Polaris血管内超声系统”,另一款是波士顿科学首款真正意义上中国研发、中国生产的医疗器械“融翼

0评论2022-11-10577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已经到底线啦